English

“中国黑档”网站引发争议

2001-01-23 来源:生活时报 魏严 我有话说

以“强占第一”为特点的网络界,2000年末又在一片泡沫沉浮中浮出一个自称“中国唯一”的中文网站——“中国黑档”,引起了无数好奇眼球的注意。据浙江青年报报道,尽管该网站还没有正式开通运行,但“中国黑档”的主办者长安易网称,网站的点击率已骤然上升了好几倍。

据称,该网站的最大特色是:企业可以记录和查询员工的不良行为。网站为用户提供员工档案的网上管理服务,其核心是为用人单位提供欲聘用人员是否有不良行为记录的查询。不良行为是指他在原单位受处分情况、是否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甚至离开时是否已经归还公物等。所有人员的资料均由其原所在企业搜集提供,如果从业人员调动,则由系统自动转入新单位管理并搜集新的档案资料,身份证号码即是档案号码,具有终身性。

“中国黑档”网站的出现,引起人们注意的不仅只是好奇……

主办者:建立“黑档”规范人才管理

主办者说,现在人才流动频繁,可是档案管理存在着不完善的弊端,使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能全面了解应聘人员在原单位的表现。同时由于没有必要的制约,一些人员在跳槽时就会伤害企业利益,比如带走商业秘密、不交接工作,甚至不结清经济账目。“黑档”则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根据管理规定其系统只允许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申请使用。另外,网站称,系统资源管理具有保密性。近日记者和“中国黑档”网站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被告知网站目前正在进行开通前的准备工作,另他们最为担心的是参加“黑档”的用户数量,如果用户数量不能达到相当规模,那么“黑档”就无法收集大量信息,它的建立也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法律界:损害公民隐私权

法律界专家说,“中国黑档”向企业提供公民的不良行为档案,侵犯个人隐私权,而原单位向网站提供员工不良行为档案也侵犯了个人隐私权。公民个人过去的不良行为属于个人秘密,没有正规理由,别人无权知道也无权干预。

浙江六和法律事务所的律师说,个人工作调动不完全属于隐私,招聘单位是有知情权,但招聘单位自己去了解和通过网络提供的性质完全不同。原来的用人单位写给新用人单位的推荐意见,包括此员工的劣迹,这是可以的,但通过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网络中介提供此员工之前的档案就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员工可以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的刘武俊说,目前隐私权保护在中国法律中尚须增项,立法仍未明确将隐私权作为一种法律权利予以确认。在我国,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力度还应加强。

使用者:担忧比兴趣来得更大

对追求效率和实用的企业来说,不愿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讨论“中国黑档”是否可行上,因为他们认为“中国黑档”的权威性和真实性能否得到认可还需要时间,他们也不会把现在的“人事部”在一夜之间统统变成陌生的数据库。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企业界对此兴趣不大。尽管“中国黑档”宣称他们的经营是通过北京通信管理局和北京市人事部的网络人才信息管理部门批准,但企业还是心怀担忧。企业不会计较每年300元的管理费用,但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广东一家生产洗涤用品的人事管理部门的李先生说,我们可以把公司的人事档案委托网络公司代理,就像可以交给人才市场一样,但我们怀疑网站的真实性,因为网站的不可靠大家都知道。

网络界:怀疑是不是可以如期运作

沉在网络之中的众多网站经营者面对每天层出不穷的网站名,已经麻木不仁了。当记者向他们询问有关“中国黑档”时,他们首先反应的不是“隐私权”,而是这个网站可以支撑多久,他们对网站的运作方式表示信心不足。一个网站的经营者说,他们在目前有一笔雄厚外资注入的情况下,可能会支撑一段时间,但整个网站的经营模式看来有很多地方存在不可操作性,就比如现在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隐私权”问题,到时单官司就够他们受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